不即不离bùjí-bùlí
(1) 佛教用语,不接近亦不远离(指人际关系)
英keep sb.at a respectful distance⒈ 佛教语。谓诸法相状虽异而性体则一。
引《圆觉经》卷上:“不即不离,无缚无脱。始知众生本来成佛,生死涅槃犹如昨梦。”
唐窥基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卷七:“但法生时,缘起力大,即一体上,有二影生,更互相望,不即不离。”
宋苏轼《周文炳瓢砚铭》:“不即不离,孰曰非道人之利器。”
⒉ 形容既不亲近,也不疏远。
引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九回:“到了夫妻之间便合他论房幃资格,自己居右,处得来天然合拍,不即不离。”
黄远庸《政海之一勺》之一:“国民党之对袁,内部不知如何,而表面确止在不即不离之间。”
佛教用语。谓众生和佛的关系,既不是等同,也不是两个个别体。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》:「不即不离,无缚无脱。」后多比喻对人的态度,既不亲近,也不疏远。如:「她不即不离的态度,让他苦恼万分。」
即:靠近;离:疏远。既不亲近也不疏远。本是佛教用语;后用来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;也不太疏远。也用来表示差不离、不离谱(儿)。
《圆觉经》上卷:“不即不离,无缚无脱。始知众生本来成佛,生死涅槃犹如做梦。”
刘本人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,隐隐地以湖北的政治中心自命,对于南北两方都采取着不即不离的态度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北伐途次》)
若即若离、半推半就、欲就还推
亲密无间、寸步不离
不即不离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形容对人的态度。
查看更多
他们俩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不即不离的关系。
他俩就是这样不即不离,不冷不热,让人捉摸不透。
他俩谈恋爱已两年多了,还是那么不即不离的,令人费解。
我对他是敬而远之,不即不离。
她以不即不离的神气听着菲儿绕来绕去的闲语.
“不即不离,若即若离”是艺术的最高境界,也是爱情的最高境界。
于是,犹大决定同基督只保持不即不离的关系,以便随时退出.
我们就这样不即不离的跟着,那天晚上他们在山洞中休息,我们也不远处找到了地方。
保持着众人不即不离的状态,王志主要是关注身后的张赫。
歌声越来越远,只见天空中一个金衫,一个白衫,不即不离,衣袂飘飘,随风而去。
[ bù ]
1. 副词。
2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3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4.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即读音:jí[ jí ]1. 就是:知识即力量。
2. 当时或当地:即日。即刻。即席。即景。在即。即兴(
)。3. 就,便:黎明即起。
4. 假如,倘若:即使。即便(
)。即或。即令。5. 靠近:不即不离。
6. 到,开始从事:即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