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嫉妒,不.贪求。
⒈ 不嫉妬,不贪求。
引《诗·邶风·雄雉》:“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。”
郑玄笺:“我君子之行,不疾害,不求备於一人,其行何用为不善。”
晋葛洪《抱朴子·接疏》:“明者举大略细,不忮不求,故能取威定功,成天平地。”
南朝梁萧统《<陶靖节集>序》:“不忮不求者,贤达之用心。”
忮,嫉妒。不忮不求指不嫉妒,不贪得。语出《诗经.邶风.雄雉》:「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?」后来多用来形容淡泊无求,不做非分之事的处世态度。南朝梁.萧统〈陶渊明集序〉:「夫自衒自媒者,士女之丑行;不忮不求者,明达之用心。」
忮:嫉妒;求:贪求。指不妒忌,不贪得无厌。
《诗经 邶风 雄雉》:“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。”郑玄笺:“我君子之行,不疾害,不求备于一人,其行何用为不善。”
处理了这些事务,便是长篇大论的“遗训”,教子孙不忮不求,克勤克俭。(高阳《玉座珠帘》下册)
与世无争
多多益善
不忮不求联合式;作谓语;表示不嫉妒,不贪求。
查看更多
曾国藩认为,古人修身的理论中,关键的一条是“不忮不求”。
“不忮不求,但反身争个一壁静;勿忘勿助,看平地长得万丈高。
“衣敝缊袍,与衣狐貉者立,而不耻者,其由也与?‘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?’”子路终身诵之。
李将军不忮不求的高风亮节,令所有人敬佩。
他不忮不求,随时随地吟诗作赋,批评臧否,纯然表达心之所感,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,与自己有何利害,则一概置之度外了。
“足下风云壮,胸中天地宽”,林洋港只能继续“不忮不求”,爬山以寄情。
曾国藩提倡修“心”,是要其子弟做到“慎独”、“不忮不求”、“孝友”、“仁”、“敬”、“谦”、“恕”等。
面对各界盛誉,星云大师不忮不求,他坦言不喜欢被神话,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出家人而已。
[ bù ]
1. 副词。
2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3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4.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忮读音:zhì嫉妒:~刻(忌刻)。不~不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