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窍不通yīqiào-bùtōng
(1) 完全无知
英be utterly ignorant of;be all Greek to one⒈ 《吕氏春秋·过理》:“杀比干而视其心,不适也。
引孔子闻之曰:‘其窍通,则比干不死矣。’”
高诱注:“紂性不仁,心不通,安於为恶,杀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。”
后以“一窍不通”喻一点也不懂。 元张国宝《罗李郎》第一折:“阿,这老爹一窍也不通。”
《醒世恒言·徐老仆义愤成家》:“这萧颖士又非黑漆皮灯,泥塞竹管,是那一窍不通的蠢物。”
清李渔《意中缘·露丑》:“这等看起来,画画的事,是一窍不通的了。”
茅盾《子夜》六:“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,可是双桥镇上并无‘镇长’之流的官儿,他也还明白。”
一个心窍不通。语本《吕氏春秋.贵直论.过理》:「其窍通,则比干不死矣」句下汉.高诱.注:「故孔子言其一窍通,则比干不见杀也。」后用以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,或对某事完全不懂。《醒世恒言.卷三五.徐老仆义愤成家》:「这萧颖士又非黑漆皮灯,泥塞竹管,是那一窍不通的蠢物。」《文明小史.第四二回》:「但是人数多了,自难免鱼龙混杂,贤愚不分,尽有中文一窍不通,借著游学到海外玩耍的。」
窍:洞;这里指心窍。一窍都不是贯通的。比喻什么都不懂;闭塞、愚钝。
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过理》:“杀比干而视其心,不适也。孔子闻之曰:‘其窍通,则比干不死矣。’”高诱注:“纣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为恶,杀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。”
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,可是双桥镇上并无“镇长”之流的官儿,他也还明白。(茅盾《子夜》六)
一无所知、目不识丁、一事无成
无所不知、全知全能
一窍不通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查看更多
他对技术一窍不通,但在拉关系方面却手眼通天,很有一套。
他指责那些批评他的作品的人是对艺术一窍不通。
包粽子我一窍不通,但是吃粽子我行。
涉及到照顾孩子的事,她一窍不通。
他只是个读书人,对作生意可以说是一窍不通。
我对这些社交游戏一窍不通。
大家以为他对国剧一窍不通,那知他竟是个大行家。
我对绘画艺术一窍不通。
对于现代艺术我一窍不通。
我数学很棒,但对缝纫一窍不通。
一yī(1)(数)数目;最小的正整数。(2)(形)同一:~视同仁|咱们是~家人|咱们~路走|这不是~码事。(3)(形)另一:番茄~名西红柿。(4)(形)全;满:~冬|~生|~路平安|~屋子人|~身的汗。(5)(形)专一:~心~意。(6)(副)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;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~歇|笑~笑。b)用在动词之后;动量词之前:歇~歇|笑~笑。b)用在动词之后;动量词之前(7)(副)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;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结果):~跳跳了过去|~脚把它踢开。(8)(副)一旦;一经:~失足成千古恨。(9)(助)〈书〉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:~何速也|为害之甚;~至于此!一yī(名)
窍读音:qiào窍qiào(1)(名)窟窿:七~。(2)(名)比喻事情的关键:诀~|开~|通~|…~不通。
不读音:bù[ bù ]
1. 副词。
2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3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4.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通读音:tōng,tòng[ tōng ]1.没有堵塞,可以穿过:管子是~的。山洞快要打~了。这个主意行得~。
2.用工具戳,使不堵塞:用通条~炉子。
3.有路达到:四~八达。火车直~北京。
4.连接;相来往:沟~。串~。私~。~商。互~有无。
5.传达;使知道:~知。~报。~个电话。
6.了解;懂得:~晓。精~业务。粗~文墨。不~人情。他~三国文字。
7.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:日本~。万事~。
8.通顺:文章写得不~。
9.普通;一般:~常。~病。~例。~称。
10.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