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“五hAo86.尺之僮”。
⒈ 亦作“五尺之僮”。指尚未成年的儿童。古尺短,故称。参阅明陆深《春风堂随笔》。
引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从许子之道,则市价不贰,国中无伪;虽使五尺之童适市,莫之或欺。”
朱熹集注:“五尺之童,言幼小无知也。”
汉董仲舒《粤有三仁对》:“是以仲尼之门,五尺之童,羞称五伯。”
晋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外无朞功强近之亲,内无应门五尺之僮。”
亦省作“五尺”。 《战国策·楚策二》:“悉五尺至六十,三十餘万弊甲钝兵;愿承下尘。”
清魏源《子思子章句序》:“尼门五尺所言,要非霸世所得闻者。”
未成年的孩童。
亦作“五尺之僮”。指尚未成年的儿童。古尺短,故称。
《孟子·滕文公子》:“从许子之道,则市价不贰,国中无伪;虽使五尺之童适市,莫之或欺。”
俺夫人治家严肃,有冰霜之操。内无应门五尺之童,年至十二三者,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。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
五尺童子、五尺之僮
五尺之童作宾语、定语;指儿童。
查看更多
今夫人之智愚贤不肖,不甚相远也,必谓西人皆智而华人皆愚,西人皆贤而华人皆不肯,虽五尺之童犹知其非。
试观五尺之童,有人讲一笑谈故事,彼即入于耳,会于心,牢记不忘,津津乐道。
盖自美洲历史开始以来,已注意于普通学校,五尺之童,无有不知书识字者,其教育之普及,盖可想见矣。
外无期功强近之亲,内无应门五尺之童。
五wǔ(1)(数)四加一后所得。(2)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;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。相当于简谱的“6”。参看〔工尺〕。
尺读音:chǐ,chě[ chǐ ]1.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(亦称“市尺”。一尺等于十寸。西汉时一尺等于0.231米,今三尺等于一米):尺素(a.一尺长的白绢,借指小画幅;b.书信)。尺短寸长。尺牍。
2. 量长度的器具:竹尺。
3. 像尺的东西:铁尺。仿尺。戒尺。
4. 形容微少或短小:尺布。咫尺天涯。
之读音:zhī[ zhī ]1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2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3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4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5.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6.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7.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童读音:tóng童tóng(1)(名)儿童;小孩子:顽~|幼~。(2)(形)指没结婚的:~男|~女。(3)(名)(~儿)旧时指未成年的仆人。(4)秃:~山。(5)(名)奴仆。(6)(Tónɡ)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