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倒西歪dōngdǎo-xīwāi
(1) 时而倒向这边,时而倒向那边。形容行走时或站或坐时,姿势不稳,身不由己
英dilapidated;out of line;falling⒈ 形容身不由己,倾斜不稳。
引元无名氏《小孙屠》戏文第十九出:“拄杖身边,谁人撇下,手颤怎生拿?东倒西歪,我怎生提拔?”
《醒世恒言·卢太学诗酒傲王侯》:“家人们不知为甚,吓得东倒西歪,儿啼女哭,没奔一头处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一回:“他那里肯依,醉的东倒西歪。”
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七章:“时过午夜,在车轮有节奏的飞转声中,车厢里的旅客多半东倒西歪地睡去了。”
⒉ 有的倒,有的歪。形容建筑物等破旧不牢固。
引《西游记》第八十回:“长老拽步迈前,祇见那门东倒西歪,零零落落。”
清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十二:“鲁观察之裕,性粗豪而屋小,署门曰:‘两间东倒西歪屋,一个南腔北调人。’”
摇晃欲倒的样子。《水浒传.第二八回》:「虽然带著五七分酒,却装做十分醉的,前颠后偃,东倒西歪。」《醒世恒言.卷二九》:「家人们不知为甚,吓得东倒西歪,儿啼女哭,没奔一头处。」也作「东歪西倒」、「西歪东倒」。
歪歪倒倒的。形容站立不稳;或位置不正;倾斜欲倒的样子。也形容杂乱无章。
元 萧德祥《杨氏女杀狗劝夫》:“他两个把盏儿吞,直喝得醉醺醺的,吃得东倒西歪。”
子期使侍卫阻之。熊宜僚用手一拉,侍卫东倒西歪,二人径入殿中。(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十三回)
杂乱无章、一团乱麻、乱七八糟、七颠八倒
井井有条、有条不紊
东倒西歪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含贬义。
查看更多
一阵大风过后,校园里的树被刮得东倒西歪,我们赶紧把它们重新扶正,还培上了土。
一阵风把向日葵刮得东倒西歪的。
他走起路来东倒西歪,像没吃饭。
大地里的玉米被一场大风吹得东倒西歪的。
一个喝醉酒的人东倒西歪地走进教堂,然后在忏悔室里坐下来,什么也不说。
眨眼间,大叶杨被刮得东倒西歪,……大粒的沙石生气似的敲打着窗玻璃,真有点天昏地暗的架式。
一场大地震把这一带的建筑物震得东倒西歪,危如累卵。
人们走累了,东倒西歪地在树下休息。
那一群醉鬼东倒西歪地在街上走。
一场扼地震把这一带的建筑物震得东倒西歪,危如累卵。
东dōng(1)(名)方向名;指日出的一边:~方。(2)(名)主人;请客的人:房~。(3)(名)姓。
倒读音:dǎo,dào[ dǎo ]1.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:摔倒。墙倒了。倒塌。倒台。打倒。卧倒。
2. 对调,转移,更换,改换:倒手。倒换。倒车。倒卖。倒仓。倒戈。
西读音:xī西xī(1)(名)西方:~边|~南。(2)(名)西洋;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。(3)(名)姓。
歪读音:wāi歪wāi(1)(形)基本义:不正;斜;偏:不正;斜;偏(2)(形)不正当的;不正确的:~门邪道|~风邪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