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冢yìzhǒng
(1) 旧时埋葬(.好工具)无主尸体的公坟
英burial ground for the destitute⒈ 旧时收埋无主尸骨的坟场。
引清冯桂芬《苏太义园记》:“族相葬、党相捄、州相賙之道废,而后有义冢…… 宋沉作宾《会稽志》云:‘闢地为丛冢,以藏暴骨,曰义冢。’取与众同之意,而创始不详:盖由来旧矣。”
殷夫《孩儿塔上剥蚀的题记》:“孩儿塔是我故乡义冢地中专给人家抛投死儿的所在。”
参阅清赵翼《陔馀丛考·养济院育婴堂义冢地》。同“义冢”。 《宋史·理宗纪三》:“命两淮、京湖、四川制司收瘞频年交兵遗骸,立为义塚。”
《明会典》卷八十:“令民间立义塚,仍禁焚尸,若贫无地者,所在官司择近城宽閒之地,立为义塚。”
掩埋无主尸体的坟墓。
同时僧侣也接办地方之慈善事业如漏泽园、义冢、浴室等项目,其中如漏泽园和义冢一般人心生畏惧不敢介入,僧侣则基于宗教之精神而毫无难色的全权负责。
这与建支祠、修祖庙、兴文会、构书舍、造义冢、捐赈米、修城垣、助军饷,同为积德累仁之举。
所谓华侨义冢,即收埋无主华侨尸骸的墓地。
墓碑方阵前,一块稍大的石碑上书“义冢”,碑上并且注有“同治岁次甲戍冬十月吉旦立”字样。
欢送拜访这个义冢,很多闻名的俄国艺术家每天埋在这里,但星期四不埋。
义yì(1)(名)正义:道~|大~灭亲|~不容辞。(2)(名)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~举|~演|~士。(3)(名)情谊:情~。(4)(名)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:~弟|~父。(5)(名)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~齿|~肢。(6)(名)姓。义yì(名)意义;意思:字~|本~。
冢读音:zhǒng冢zhǒng(名)高大的坟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