援例yuánlì
(1) 引用惯例或先例
[.好工具]例遇有缘事降革后援捐复原官者,淮以双单月一并计算。——《清会典·吏部》例援例申请英cite a precedent⒈ 引用成例。
引唐李德裕《赐回鹘嗢没斯等诏》:“若一处开恩,必自兹援例。”
元李翀《日闻录》卷一:“国朝杭城每岁三月初八日迎佛会,有一士人建言,欲援例迎夫子。”
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四》:“有山西商,居京师信成客寓,衣服僕马皆华丽,云且援例报捐。”
引用或比照过去的例子。
如:「援例办理」。
定州吏欲援例为奏,义武节度使马全节不许,曰“吾为观察使,职在养民,岂忍效彼所为乎!”。
其后,秦桧为行宫留守,援例置官。
谁也别梦想今后就经济改造问题进行协商之时援例而行。
以此宦家公子、富室子弟,到不愿做秀才,都去援例做太学生。
而士矩与夺由己,盈缩自专,不唯贻弊一方,必致诸军援例。
由此可见,南宁的主动对外开放,体现了国人一种自立奋发的心态,即“与其外人援例求请而后准行,转致授柄于人,不如自开口岸尚可示以限制”。
谕已故贝勒那尔苏为僧格林沁孙,惓念前劳,追封亲王,后不得援例。
援yuán(1)(动)以手牵引:~手|~外。(2)(动)引用:~用。(3)(动)援助:外~|增~|求~|声~。
例读音:lì例lì(1)(名)(~子)用来帮助说明或证明某种情况或说法的事物:举~|~证。(2)(名)从前有过;后来可以仿效或依据的事情:援~|先~|史无前~。(3)(名)调查或统计时;指合于某种条件的事例:病~。(4)(名)规则;体例:条~|~外。(5)(名)按条例规定的;照成规进行的:~会|~行公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