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指后汉苏章与苏不韦。
引《后汉书·郭杜苏羊等传赞》:“二苏劲烈, 羊贾廉能。”
⒉ 指北周苏亮与苏绰。
引《北史·苏亮传》:“亮少与从弟绰俱知名,然绰文章稍不逮亮,至於经画进趣, 亮又减之。故世称二苏焉。”
⒊ 指宋苏轼与苏辙。
引《宋史·常安民传》:“董敦逸再为御史,欲劾苏軾兄弟, 安民谓二苏负天下文章重望,恐不当尔。”
宋黄庭坚《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》诗:“二苏上连璧,三孔立分鼎。”
⒋ 指宋苏轼与苏舜钦。
引宋王巩《王氏谈录·二苏草隶》:“二苏皆工草隶,而舜钦先得名。”
称东汉苏章与苏不韦。
二èr(1)(数)数目字:一~。(2)(数)序数;表顺序:第~。(3)(形)次等的:~把刀。(4)(形)两样:不~价。
苏读音:sū[ sū ]1. 植物名(“紫苏”或“白苏”的种子,称“苏子”)。
2. 指须头下垂物:流苏。
3. 昏迷中醒过来:苏生。苏醒。死而复苏。
4. 缓解,解除:以苏其困。
5. 特指“江苏省”、“苏州市”:苏剧。苏绣(苏州的刺绣)。
6. 前“苏联”的简称。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“苏维埃”;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“苏区”。
7. 姓。
8. 见“噜”字“噜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