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犹言三遍。
引《新唐书·忠义传中·张巡》:“读书不过三復,终身不忘。”
⒉ 谓反复诵读。参见“三復白圭”。
引晋陶潜《答庞参军》诗序:“三復来貺,欲罢不能。”
唐李白《任城寺大钟铭》:“天书褒荣,辉之简牘,稽首三復,子孙其传。”
金宇文虚中《姑苏滕惇礼榜所居阁曰斋心》诗:“老夫未涉天游趣,三復《南华》第四篇。”
董必武《我国抗战四周年之民主政治》:“‘以身教者从,以言教者讼。’这两句古语,值得政府当局三复的。”
反复诵读。
凡是具有这种行为的学生,称之为高三复读生。
反之,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只能保持三两秒钟,通常还得再三复习这一信息。
臣闻君子行道,忘其为身,三复斯言,若可庶勉,顾惜昏耄,志与愿违。
理性的选民,能不三复斯言?责任编辑薛洋。
南容三复白圭,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。
三复是指杭甬复线、甬舟复线、甬台温复线,三连是指朝阳—西坞连接线、余慈连接线、石浦连接线,三疏港是指大。
这人是个势利眼,把人分成三复斯言,用得着的靠前,用不着的靠后。
今绣诸梓,三复雠校,并无讹误,愿与天下士大夫共之。
“共和误民国?民国误共和?百世而后,再平是狱;君宪负明公?明公负君宪?九泉之下,三复斯言。
三sān(1)(量)数目;二加一后所得。(2)(量)表示多数或多次:~番五次。
复读音:fù复fù(1)(动)重复:~写|~制。(2)(形)繁复:~姓|~分数|~比例。(3)(动)转过去或转回来:反~无常|翻来~去|循环往~。(4)(动)回答;答复:~信|请即电~。也作覆。(5)(动)恢复:光~|收~|~婚。(6)(动)报复:~仇。(7)(副)再;又:旧病~发|死灰~燃|死而~苏|一去不~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