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渭三度击鼓。
引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齐人三鼓。”
宋杨万里《仲良见和再和谢焉》诗:“吾才三鼓竭,君思九江宽。”
⒉ 三更。
引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书证》:“汉魏以来,谓为甲夜、乙夜、丙夜、丁夜、戊夜;又云鼓,一鼓、二鼓、三鼓、四鼓、五鼓;亦云一更、二更、三更、四更、五更:皆以五为节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那天已交三鼓,二人方散。”
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马僧》:“未三鼓,公起视,自饲马。”
古代用打更鼓来报夜间时刻,三鼓表示三更。
举黄旗,连三鼓,变方阵;五鼓,举白旗,变圆阵;次二鼓,举赤旗,变锐阵;青旗,变直阵。
著名的《曹刿论战》中,曹刿之所以在“齐人三鼓”后才发动攻击,主要是因为敌人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”。
夜三鼓,见二人舁之阶下,时月明如昼,照见二人皆青黑色,短袖仄襟,胡恐,急走。
捶三鼓为三严,灵车进于内门外,南向,祝以腰舆诣灵座前,西向跪告。
战鼓、扇鼓、背灯挎鼓合称“赵州三鼓”。
是夜三鼓,君于右旗门首鸣手枪者再。
苏东坡曾对秦观的弟弟秦少章说,他读书“夜常以三鼓为率”,就是读到半夜十一点到凌晨一点。
石首市群艺馆组织的民间艺人有感于“三万”,编写了一篇跳三鼓唱词“三万”活动暖人心,贴近百姓与时进,年年工作有创新。
更楼之上,已敲三鼓,一阵冷风袭来。
于是,张生和这位给一位太尉做偏室的李氏会了面,并在次夜三鼓时分私奔出城,去苏州开始了新的生活。
三sān(1)(量)数目;二加一后所得。(2)(量)表示多数或多次:~番五次。
鼓读音:gǔ鼓gǔ(1)(名)(~儿)打击乐器;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;中间空;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:铜~|手~|大~|花~。(2)(名)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石~|蛙~|耳~。(3)(动)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;敲:~琴|~掌。(4)(动)用风箱等扇(风):~风。(5)(动)发动;振奋:~动|~励|~舞|~起勇气|~足干劲。(6)(动)凸起;涨大:他~着嘴半天没出声|口袋装得~~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