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赞成;不采取。
⒈ 不赞成;不采取。
引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今不选举焉,而曰必子,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,而专於子,非所以忧天下也。朕甚不取。”
颜师古注:“不取,犹言不用此为善也。”
明何景明《拟与藩司论救荒书》:“窃於执事有不取焉。”
茅盾《子夜》五:“如果这大规模计划本身是建筑在空虚的又一大规模计划上,那也是他所不取的。”
不拿。
如:「不是他应得的东西,他是一介不取的。」
孔繁森同志是个一介不取的人。
丈夫心地光明,一介不取。
张明每天都在这十字路口为人们修车,分文不取,大家都夸他是雷锋式的好少年。
靠劳动所得,过温饱生活,不取不义之财,不作非分之想。也作“非分之念”。
他是个一介不取的人,把钱交给他保管,绝无问题。
我终身为官,非我应有,一介不取。
他除了应得的东西,一介不取,是个清廉的君子。
他是个一介不取的清官,深受民眾的爱戴。
参观先进单位不取点经,岂不是宝山空回。
那些辞采华丽、骈四俪六、极尽雕琢之能事的六朝骈文,因思想贫乏而为后代人们所不取。
[ bù ]
1. 副词。
2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3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4.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取读音:qǔ取qǔ(动)选取:~道|录~|可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