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不断其命。
引《穀梁传·僖公九年》:“葵丘之会,陈牲而不杀。”
杨士勋疏:“虽盟而不歃血谓之不杀。”
宋曾巩《亳州谢到任表》:“运独断之明,则天清水止;昭不杀之武,则雷厉风行。”
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七:“‘不杀穷人不富’,是他的主意,他的手沾满了佃户劳金的红血。”
⒉ 不尽。
引《醉醒石》第三回:“汤家父母听得这话,喜欢不杀道:‘如此听凭冯亲家那边,择个日子便了。’”
⒊ 不减;不衰。
引《公羊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《春秋》辞繁而不杀者,正也。”
何休注:“杀,省也。”
《文选·扬雄<长杨赋>》:“意者以为事罔隆而不杀,物靡盛而不亏。”
李善注引郑玄《周礼》注:“杀,减也。”
晋张华《女史箴》:“法含弘而不杀,物无盛而不衰。”
不尽、不减。
这个灭绝人性的犯罪分子,不杀不足以平民愤。
对于这个罪大恶极的人,不杀情理难容,也难平民愤。
那些丧尽天良,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,不杀不足以平民愤。
大学四年,感谢室友不杀之恩。
这种不丰不杀的做法,使得公司上下死气沉沉。
这些铁道上的匪霸,抢劫杀人,早已天怒人怨,不杀不足以平民愤。
这些铁道上的匪霸,抢劫杀人,早已天怒人怨,不杀不足以平民忿。
中绝世充,终斩化及,不杀徐盖,生还神通,沉机英断,靡不有初。
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,比如项羽听项伯之言不杀刘邦之父;刘邦白登之围前不听娄敬忠言以致吃大亏。
九亿人与一切生命共存折射出印度人敬畏生命的观念,这一点在不杀象方面表现的尤甚。
[ bù ]
1. 副词。
2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3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4.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杀读音:shā杀shā(1)(动)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;弄死:~鸡|~敌。(2)(动)战斗:~出重围。(3)(动)削弱;消除:~价|~暑气。(4)(动)用在动词后;表示程度深:气~|笑~人。(5)(动)〈方〉药物等刺激皮肤或粘膜使感觉疼痛:肥皂水~眼睛。(6)(动)同“煞”(7)(动):~笔|~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