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吏dàlì
(1) 指大官
例督抚大吏争上符瑞。——《明史·海瑞传》英local governor in feudal China⒈ 大臣;大官。
引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羣臣諫者以为诽谤,大吏持禄取容,黔首振恐。”
宋苏洵《上皇帝书》:“惟其大吏无所属,而莫为之长也,则课之所宜加。何者?其位尊,故课一人而其下皆可以整齐。”
⒉ 称独当一面的地方官。
引清薛福成《庸盦笔记·骆文忠公遗爱》:“骆公督四川,凡滇、黔、陕、甘等省大吏之黜陟,及一切大政,朝廷必以諮之。”
⒊ 指部将。
引《孙子·地形》:“大吏怒而不服,遇敌懟而自战,将不知其能,曰崩。”
曹操注:“大吏,小将也。”
大官。多称外省长官。
且身为封疆大吏,必有经文纬武之才,博古通今之识,庶能不动声色,措置咸宜。
当时有人将乾隆朝进贡成风的罪责推到李侍尧的身上,认定李侍尧“善纳贡献,物皆精巧,是以天下封疆大吏从风而靡”。
在江南,只要是一张乌天石的名刺或一封八行书,下及七品知县,上至部分督抚这般从一品的封疆大吏,无不礼让三分。
大吏廉洁,小吏则自然效法。
草莽英雄、边疆大吏,纷纷举事,意图霸业,一场中原逐鹿的乱局再次出现。
将军衙署按清一品封疆大吏衙署的格式建造,位居绥远城中心西北处,是当时城中最大的建筑群。
在近代中国人民轰轰烈烈的反洋教运动中,晚清大吏张之洞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与实践。
强加“莫须有”之罪,简直就是目无王法,特别是那些握有重权的封疆大吏,那些一市一地及其部门、系统的“一把手”。
成为贡品之后,“地方大吏岁必采摘,而售者往往以伪乱真”。
英使濮鼎查,寻了闲隙,遍诉江、浙、闽粤诸大吏,略说“台中两次俘获,均系遭风难民。
1. 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
2. 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
3. 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
4. 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
5. 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
6. 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
7. 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
8. 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
9. 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
吏读音:lì吏lì(1)(名)旧社会没有品级的小公务人员:胥~。(2)(名)旧社会泛指官吏:大~|酷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