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“五杂组”。
⒈ 后人仿其作,成为诗体的一种。
引亦作“五杂组”。古乐府名。三言六句,以首句名篇。其词曰:“五杂俎,冈头草。往復还,车马道。不获已,人将老。”
见明冯惟讷《古诗纪·统论》。 唐颜真卿有《三言拟五杂组》诗。 宋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体》:“论杂体,则有风人、藁砧、五杂俎。”
明徐师曾《文体明辨序说·杂体诗》:“按诗有杂体:一曰抝体,二曰蜂腰体,三曰断弦体……十五曰五杂俎体。”
五wǔ(1)(数)四加一后所得。(2)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;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。相当于简谱的“6”。参看〔工尺〕。
杂读音:zá杂zá(1)(形)多种多样的;混杂的。(2)(动)混合在一起;搀杂。
俎读音:zǔ俎zǔ(1)(名)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的器具。(2)(名)古代割肉用的砧板:刀~。(3)(名)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