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:
三国魏嵇康不满当时执政的司马师司马昭等。司马集团的山涛推荐他做选曹郎,他表示拒绝,在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中列陈自己不能出仕的原因,"有必不堪者七,甚不可者二"。后来诗文中把"七不堪"作为疏懒或才能不称的典故。
引证解释:
⒈ 三国魏嵇康不满当时执政的司马师司马昭等。 司马集团的山涛推荐他做选曹郎,他表示拒绝,在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中列陈自己不能出仕的原因,“有必不堪者七,甚不可者二”。后来诗文中把“七不堪”作为疏懒或才能不称的典故。
引唐孟浩然《京还赠张维》诗:“欲徇五斗禄,其如七不堪。”
宋范成大《公退书怀》诗:“四无告者仅一饱,七不堪中仍百忙。”
明唐顺之《复官后报京师友人》诗:“疎狂自分三宜黜,嬾病其如七不堪。”
清赵翼《遣兴》诗:“四宜休敢称高士,七不堪难起病夫。”
网络解释:
七不堪
《昭明文选》卷四十三〈书下·与山巨源绝交书〉~923~ 又人伦有礼,朝廷有法,自惟至熟,有必不堪者七,甚不可者二:卧喜晚起,而当关呼之不置,一不堪也。抱琴行吟,弋钓草野,而吏卒守之,不得妄动,二不堪也。危坐一时,痹不得摇,性复多虱,把搔无已,而当裹以章服,揖拜上官,三不堪也。素不便书,又不喜作书,而人间多事,堆案盈机,不相酬答,则犯教伤义,欲自勉强,则不能久,四不堪也。不喜吊丧,而人道以此为重,己为未见恕者所怨,至欲见中伤者,虽瞿然自责,然性不可化,欲降心顺俗,则诡故不情,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,五不堪也。不喜俗人,而当与之共事,或宾客盈坐,鸣声聒耳,嚣尘臭处,千变百伎,在人目前,六不堪也。心不耐烦,而官事鞅掌,机务缠其心,世故繁其虑,七不堪也。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,在人间不止,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,此甚不可一也。刚肠疾恶,轻肆直言,遇事便发,此甚不可二也。以促中小心之性,统此九患,不有外难,当有内病,宁可久处人间邪!又闻道士遗言,饵术黄精,令人久寿,意甚信之;游山泽,观鸟鱼,心甚乐之。一行作吏,此事便废,安能舍其所乐,而从其所惧哉!
七
读音:qī七qī(1)(数)数目。(2)(数)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一次;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;共分七个“七”。
不
读音:bù[ bù ]
1. 副词。
2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3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4.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堪
读音:kān堪kān(1)(动)可;能:~当重任|不~设想。(2)(动)能忍受:难~|狼狈不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