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花鼓,用三棒上下敲击,故名。
⒈ 即花鼓,用三棒上下敲击,故名。 《通俗编·俳优》引明田艺蘅《留青日札》:“吴越间妇女用三棒上下击鼓,谓之三棒鼓。 江北凤阳男子尤善,即唐三杖鼓也。
引咸通中, 王文举好弄三杖鼓,打撩万不失一,杖音与歌声句拍附和为节,又能夹一刀弄之。”
关启普《扑不灭的火》:“一天,我们村上出现了几个唱大鼓的。他们敲着三棒鼓,开头唱的是《水浒》、《三国》里的故事;等人多了,他们就唱起新编的《翻身谣》来。”
三sān(1)(量)数目;二加一后所得。(2)(量)表示多数或多次:~番五次。
棒读音:bàng棒bàng(1)(名)棍子:木~|炭精~。(2)(形)〈口〉(体力或能力)强;(水平)高;(成绩)好:~小伙子|字写得真~|功课~。
鼓读音:gǔ鼓gǔ(1)(名)(~儿)打击乐器;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;中间空;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:铜~|手~|大~|花~。(2)(名)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石~|蛙~|耳~。(3)(动)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;敲:~琴|~掌。(4)(动)用风箱等扇(风):~风。(5)(动)发动;振奋:~动|~励|~舞|~起勇气|~足干劲。(6)(动)凸起;涨大:他~着嘴半天没出声|口袋装得~~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