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军sān-jūn
(1) 军队的统称
例三军过后(.好工具)尽开颜。——毛泽东《七律·长征》英the army(2) 古时指中军、上军、下军或中军、左军、右军。现指陆军、空军、海军
英the three armed services⒈ 周制,诸侯大国三军。中军最尊,上军次之,下军又次之。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,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。
引《周礼·夏官·司马》:“凡制军,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。王六军,大国三军,次国二军,小国一军。”
⒉ 军队的通称。
引《论语·子罕》: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”
《汉书·灌夫传》:“魏其言灌夫父死事,身荷戟驰不测之吴军,身被数十创,名冠三军。”
唐章孝标《淮南李相公绅席上赋春雪》诗:“朱门到晓难盈尺,尽是三军喜气消。”
《说唐》第一回:“﹝晋王﹞将宫内之物,给赏三军,班师回朝。”
毛泽东《长征》诗:“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。”
⒊ 古代指步、车、骑三军。今亦称海、陆、空军为三军。
引《六韬·战车》:“步贵知变动,车贵知地形,骑贵知别径、奇道,三军同名而异用。”
⒋ 三围。
引《管子·参患》:“故凡用兵之计,三惊当一至,三至当一军,三军当一战。”
陶鸿庆《读诸子札记·管子二》:“‘军’之本义为‘围’,后世遂为师旅之通名……‘三军当一战’者,言三围当一战也。”
周制,诸侯大国统率三军,每一军共一万二千五百人。
如:「勇冠三军」。
尽管风狂雨暴,排列在人民大会堂前的三军仪仗队员仍是持枪挺立,纹丝不动。
三军之中竖此碑,逆天之人立死归亦死。
面对强敌的威胁,三军将士庄严得向军旗宣誓:"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,我全军将士车无退表,严阵以待。"。
我们有那么多忠心耿耿的三军将士,一定可以打败侵略者。
三国时的张飞可谓勇冠三军,也由此而被后人传颂。
三军仪仗队英姿飒爽地走过天安门广场,接受首长的检阅。
三军可夺气,将军可夺心。
会宁会师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军会合,但从那一刻起红军会师大战略已经初步实现,会宁会师因此被定为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。
第三军如此重要,历次主官接印的仪式也是极尽奢华,大事铺张。
极乐三军士,谁知百战场。无私齐绮馔,久坐密金章。醉客沾鹦鹉,佳人指凤凰。几时来翠节,特地引红妆。
三sān(1)(量)数目;二加一后所得。(2)(量)表示多数或多次:~番五次。
军读音:jūn军jūn(1)(名)军队:我~|陆~|八路~|解放~| 参~|裁~|生产大~|劳动后备~。(2)(量)军队的编制单位;一军辖若干师:第一~|敌人的兵力估计有两个~。